佐藤恒治让丰田逐渐“疯狂”。
在丰田章男卸任社长后,佐藤恒治让丰田逐渐“疯狂”。
(资料图)
在数年以前也许很多人难以想象,一辆挂着牛头标的丰田B级轿车,价格会来到17万元起,而在近期,丰田全球首款纯电轿车bZ3在公布价格后,让这一现象成为了现实。
有人评价,“这是丰田急了”,在经历去年的动荡期后,丰田迎来了换帅,或许是以此举动向新能源汽车明志,屡屡炮轰纯电动汽车的丰田章男退居会长,此前主张雷克萨斯“未来要转变成100%纯粹的电动品牌”的佐藤恒治,成为了现丰田集团的一把手。
那么,事实是否就如我们所见到一般?从近期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寻找端倪。
日系的集体“疯狂”
丰田在电动化转型上所遭遇的问题,实则是整个日系品牌的难题。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特殊——国家能源的极度匮乏,让日系成为了新能源的先驱,但在混动、燃油与氢能领域的积累、执着与自信,反而拖累了日系品牌在纯电领域的步伐。
当然,日系品牌的后知后觉,也与日本政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早期发布的相关法规中,日本一直提倡以技术引导的方式帮助汽车企业完成转型过程,在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克与使用的推广的同时,注重对传统燃油汽车环保性改造。与之对比,中国与欧美等国则是以市场引导的方式去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完善,对纯电动汽车释放出了更多的利好。
因此,日系品牌的技术路线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也因此忽视了纯电动的发展。而在近期,随着市场问题逐渐披露,日本政府逐渐调转枪口开始加码纯电动汽车。近期,有该国相关政策表示,将纯电动汽车最高补贴金额由 40万日元提升至80万日元,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最高补贴金额由20万日元增至40万日元。
在该政策的引导下,日系品牌势必要为市场作出更多的考虑,一方面,是对纯电动的革新与改进;另一方面,则是在油电混合的混动系统之外,尝试插混这一更能代表世界主流趋势的混动方案。
随着政策风向的改变,天生具备强大执行力的日系品牌正逐渐回神。有行业人士称:自2023年4月1日起,本田将开始实施新组织运营体制,其变化的重点之一是将新设电动事业开发本部。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前投放10款电动车、生产强化。同时,日产汽车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也在今年1月完成了内部框架改革与人事变动,原有的市场部与客户发展部被整合为全新的用户运营中心。
至于丰田,到2025年,丰田bZ系列计划推出7款纯电车型,其中5款将导入中国市场,本次上市的一汽丰田bZ3则是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转型之作
因此,这款售价为16.98万元-19.98万元的中型轿车,并不仅仅是是丰田抢占市场之作,更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丰田的改变。
此前,佐藤恒志表示,“为了向客户提供有吸引力的纯电动汽车,我们必须简化汽车的结构,本着纯电动汽车优先的理念,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经营方式。”而一汽丰田bZ3就让我们看到了佐藤恒治口中的变化。
除了最显眼的价格之外,这款产品注入了更多对国内消费者的思考。
对于来源于e-TNGA架构的 bZ3,产品总设计师加藤武郎提到:“bZ3在开发之初便设定为一款秉承‘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丰田车。为了更快速、精准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丰田派出100多位设计、生产、技术、品质控制等领域的工程师参与研发,让bZ3呈现出更多新价值、新体验。”
因此,一汽丰田bZ3打造出了更甚于凯美瑞(参数|询价)等中级车的超长轴距,同时新车全系搭载 Toyota Safety Sense 智行安全、8个 SRS空气囊,以及多重电池监视系统,从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以及电池安全实现了升级,解决了国内用户对于纯电动汽车安全的疑虑。
此外,bZ3的电动系统还结合丰田多年来通过混合动力技术所积累的经验,根据新车的设计需求,搭载全新设计的电池构造、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具有高品质、高效率、高科技、安全安心的独特优势,实现了616公里超长续航(CLTC工况),仅需27分钟的快速充电(电量30%-80%),并且bZ3动力电池以“10年后电池容量保持率90%”为研发目标,努力抑制电池老化,同样为国内用户解决了痛点。
从中不难看出,丰田未来在纯电动领域的落点,中国汽车市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堡垒,这也符合佐藤“注重在亚洲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
丰田的充分准备
对于丰田而言,要实现纯电领域竞争力的提升,进一步控制成本与改革生产流程将能够为产品带来更多的价格优势,从bZ3的价格表中我们能够发现丰田似乎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而这背后,则是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的加持。
汽车有文化了解到,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是丰田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具有“全”、“智”、“新”三大特点。
其一,全工艺方面,除了传统五大工艺,丰田首次实现了在制造工厂内部完成电池包的生产与组装,保证产品制造全程品质把控。
其二,智能化方面,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可同时满足7种车型混流生产,能够灵活、快速应对客户的需求及变化。大量采用智能视觉系统,实现品质监控多功能集成,确保高品质车辆的生产。车间内采用超过900台的AMR,实现物流搬运无人化,工程简易化。
其三,新技术方面,工厂首次采用丰田专利技术激光螺旋焊接、IX涂装等先进技术,保证高效、高品质的车辆打造。
在发布会活动中,该工厂也迎来了首次对外开放,这是丰田为数不多将工厂腹地展示在人们前面,这似乎也印证了佐藤恒志所提到的“经营方式”的改变。
有文说
在佐藤恒志的带领下,丰田未来的改变,不仅将发生在产品端,还将出现在经营端以及服务端等领域。因此,对于“丰田急了”这种观点,确切来谈其实并无问题,但需要明白的是,丰田所急并非是市场份额收窄,而是整个企业转身的过程。
撰文丨欧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