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中国发布了1-2月份的销量数据。按理说,作为老资格的日系汽车品牌,这原本是本田向其他品牌秀实力的好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无论是2月份单月还是1-2月份的累计销量,本田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其中,广汽本田2月份一共卖出了35829辆台车,1-2月累计为76113辆。东风本田的这两项数据分别为38313台和62219台。而本田的纯电动车型则更惨,1-2月累计才卖了27351辆。


(相关资料图)

这是什么概念呢?其两个月的累计销量甚至还不如长安自主品牌单月的成绩。纯电动领域,同样是累计销量,本田连特斯拉中国的零头都不到。

分析原因,一方面日系车目前整体都在往下坡路的方向走。丰田、雷克萨斯表面上坚挺,事实上的日子过得并没有以前那么滋润了。至于日产,在三缸奇骏(参数|询价)遇冷之后,整体的销量也非常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不如本田的处境。

但另一方面,自身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首当其冲的便是核心技术优势的殆尽。过去,本田一直被称为“买发动机送车”,可靠、耐用的三大件、成熟的混动系统,出色的空间优化能力、易于驾驶的特性是它赖以生存的根本。

可随着后来机油乳化、简配、碰撞成绩差等负面消息的曝光,其口碑开始走下神坛。再加上咱们自主品牌近些年在三大件以及混动系统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此消彼长之后,本田在技术上的优势已然岌岌可危。

同时,本田在智能化方面一直也没有跟上自主品牌的脚步。其自研的Honda Connect系统无论是语音的识别度还是使用的便利性,都无法和主流的车机系统相抗衡。这就使得对智能车机依赖度很高的年轻消费者,对本田产品提不起兴趣。

其次,本田在国内新能源的进程过于缓慢。一直到2022年,本田才在国内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系列——e:N。反观其他品牌,早就已经把新能源当做主要发展方向了。就比如,比亚迪宣布彻底停产燃油车,吉利、长安、奇瑞、荣威、长城等等厂商也都已经有了完整的新能源系列产品线。就连一直顽固不化的丰田,在形势所迫下也在国内推出了纯电动和氢燃料系列的双产品线。

况且,本田的这两款纯电新车型e:NS1(参数|询价)和e:NP1 极湃1(参数|询价),并没有太多超前的黑科技和爆炸性的产品亮点。在当下的时代,它们只能说是合格的产品,并不能算得上优秀。所以就导致了本田在纯电动这个重要领域中,无法和主流品牌进行正面抗衡。

尽管目前本田的很多车型都有比较大幅度的优惠,然而依旧无法挽大厦之将倾。毕竟,现在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也都在不断降低入门门槛,留给本田的定价的生存空间其实并不大。

即便就算真的靠降价赢得了一些销量,那也是暂时的。以价换量永远只是亡羊补牢。在我看来,本田当务之急是要重新建立起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挽回失去的口碑。并且继续保持探索精神,展现出它在新能源领域独特的优势,只有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