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天摆明了是来Diss,但按照国际惯例,我还是先把好话说在前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能把一辆6万级的小型纯电SUV卖到“单月销量近6500台”,不得不说陈老板有点本事。当初纳米BOX交出“24小时订单破万”成绩单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又不是前无古人,可短短几个月就能跟哪吒V(参数|询价)、零跑T03(参数|询价)平起平坐,就冲这成就,纳米BOX还是值得点个赞的。
不过,如果你把纳米BOX和同门的东风新能源EX1放在一起比对,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怎么尺寸跟动力参数是一模一样的呢?
这还没完,我让纳米BOX和东风新能源EX1同框给你们感受下:
是不是“找茬”那味儿一下子就出来了?
没错,本质上纳米BOX就是东风新能源EX1的“换皮”产品。顺便说一句,东风新能源EX1也是“换皮”来的,原型车是雷诺e诺。
也就是说,纳米BOX是个“换皮”二次方的产物。
套用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写的一句话,我的心情大概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车企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纳米BOX之所以能蹿升如此之快,主要归功于那些“伪实用”的配置,比如远超同级的操控体验、6万级唯一标配三元锂电池的纯电SUV、同级最长轴距等,当市场后知后觉,纳米BOX很可能面临和岚图一样的尴尬境遇。
为什么我说是“伪实用”?以尺寸为例,买小型车的消费者是不会太在乎乘坐体验的,这就跟买五菱宏光MINIEV(参数|询价)的人是不会介意车子坐4个人拥挤的,根源上对标的消费场景就不同。多数情况下,小型SUV的作用只是“过渡”,并不会长期成为家用车的首选。
退一步来说,哪怕真那么在意乘坐体验,难道轩逸(参数|询价)不更香吗?要知道3月初东风集团旗下多个品牌已经公开“割肉”,某些地方的轩逸落地价甚至只有7万左右。怎么看,这道题都不难做。
另外,在新能源产品最关键的智能配置部分,纳米BOX只是点到即止,不该有的一个都找不到。如果把视角框定在同个价位,你会发现零跑T03反而是更值得投资的“学霸”:不仅配备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还有远程启动、HUD数字抬头显示、语音识别、面部识别等功能,妥妥的“科技平权”。
至于续航,零跑T03有403km的版本,纳米BOX只有351km的版本,入门级甚至只有201km,几乎和五菱宏光(参数|询价)MINIEV处在一个档次。
某种程度上,比亚迪海豚(参数|询价)可以成为纳米BOX的学习蓝本,原本小型车普遍被作为“增购”选项,但海豚的出现让“增购”有了成为“首购”的可能。这一点看销量就知道了,海豚连续多月销量破2万台,是小型车市场公认的霸主。而也正是从海豚推出的那一刻起,飞度(参数|询价)这台“神车”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海豚能够撕开小型车市场的一道缺口,根本原因是比亚迪在三电技术方面的积累,从e平台3.0到刀片电池,全都是功臣。这时候我们再回头去看纳米BOX,很容易就能找到硬伤:没有足够的软实力。
纳米BOX来自于东风EV新能源,而东风EV新能源又是东风集团的一个业务单元。当然了,不久前东风EV新能源已经光荣晋升到二级板块,和启辰一个级别。看起来,东风集团有意把东风EV新能源打造成一个新的“后来者”标杆。
问题在于, 眼下清库存的压力巨大,雪铁龙、标致等“割肉”就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在新国标到来前,东风集团应该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东风EV新能源的建设中。
再者,日产这些年在中国市场是每况愈下,燃油车市场仅有轩逸能打,新能源市场又暂无当家选手。这就意味着,东风集团势必也要把天平稍微向日产倾斜以挽救门面,否则,2022年集团销量同比下降11.61的成绩单,在未来几年恐怕很难重新改写。届时东风EV新能源能“铺天盖地”的夙愿,恐怕也无望实现。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显然东风EV新能源短期内应该得不到太多照顾。除此之外,东风EV新能源还有一件事亟待解决——利润。
通常情况下,市场的“后来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上打下,加速完成品牌转型,这方面的代表是比亚迪和蔚来;另一种是专注细分市场,东风EV新能源就属于这类,从“东创紫联”到“东风EV新能源”再到“东风纳米”,无论名字怎么改,专注小型车市场的初衷从来没有变。
表面上看,在欧拉和五菱宏光等头部品牌的带领下,小型车市场这两年快速增长,但正如我在原先的文章里讲的,小型车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国补”退出、上下游供应链紧张等情况的出现,更是让原本有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所谓“赔本赚吆喝”早已不是臆想,之前欧拉白猫(参数|询价)/黑猫、奔奔E-Star(参数|询价)都已经相继做了证明,董玉东那句“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欧拉黑猫(参数|询价)每卖一辆就亏损超万元,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放到现在来看,依旧掷地有声。
为什么欧拉白猫/黑猫、奔奔E-Star会停产、而复产后又加价,就是这个原因。
东风EV新能源目前并没有太清晰的品牌标签,区区一个宝妈市场,很难撑起足够的销量和利润。或许,陈老板是看到欧拉在女性市场势如破竹的表现,才笃定了要收割同类人群的韭菜,只是这个“差异化”够不够有效,谁也说不准。
巧的是,越来越多友商也盯上了这块“蛋糕”,蔚来的“萤火虫”即将问世,而众泰也带着子品牌江南汽车重新登场。对东风EV新能源来说,在这个强敌环伺的细分市场想要继续走下去,难度不只是一点点。如果还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今年销量10万台的KPI估计也没什么概率能完成了。
写于最后:
小型车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门槛低,这让东风集团有了更多放手一搏的勇气,至少就目前的结果来看,纳米BOX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会是悲剧还是喜剧,就看东风EV新能源是否具备“弯道超车”的智慧了。
对陈老板来说,2023年是关键的一年;对东风EV新能源而言,2023年也是不好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