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这么多年里,造车新势力一定是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那时候为了搭上新能源的“顺风车”,实现成为“中国特斯拉”的愿望,一众新势力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资料图片)

然而,如果说2014年是造车新势力诞生的元年,毕竟诸如蔚来、小鹏都在这年成立,那2023年或许就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因为在这十年里,大多数鱼目混珠的新势力们都已经被淘汰,而当初把PPT吹得天花乱坠的车企们,如今也没剩下多少,甚至有的更是早就“拍屁股”走人,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这不,一张“造车新势力还剩几个活着的”图片就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而从曝光的图片来看,这简直就是一份造车新势力的“阵亡”名单,毕竟大多数新势力都在半路倒闭了。即便是有的新势力还存活了下来,但除了理想、蔚来、小鹏、哪吒等车企之外,更多的新势力基本都奄奄一息了,不是被爆出欠薪裁员的消息,就是始终造不出一辆量产车,恒驰、威马、法拉第未来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不得不承认,看着这一片“打叉”的数据,真的得感叹一句造车不易。因为要知道的是,从新能源的发展轨迹来看,这个细分市场无疑越来越红火,其背后的发展潜力更是不可估量的。这些让人眼红的数据也吸引着更多的人想来分一盆羹,不少行业巨头也在“跨界造车”。仔细数一数,空调巨头格力,互联网巨头乐视,房地产巨头恒大,手机巨头小米等等都争先入市,而他们之所以集体造车,一是电动机的出现降低了造车的门槛;二是智能汽车的需求带来的巨大机会。

但造车哪儿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说威马汽车,其创始人沈辉曾加盟吉利,带队开展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项目,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数懂车的人,但威马却已经遭遇了裁员、资产被查等一连串的打击,在新势力中掉队。而非常有钱,并且喜欢“买买买”的恒驰汽车,也因为母公司恒大陷入绝境后,难以开展后续的一系列工作。

不过,上面这两家车企还算好的,毕竟人家有交付新车,像是法拉第未来、拜腾这些新势力可是一台量产车都没造出来。“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就不用多说了,一直活在大家的段子里面;而财大气粗的拜腾,一出生就靠着“买屏幕送车”的话题赚足了眼球,但后来却被曝拜腾汽车北美研发部门300人一年吃零食吃掉了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也就是说压根没用心思造车。

坦白地讲,造车新势力已经迎来了第一轮“倒闭潮”。特别是当不少新能源政策都取消之后,很多浑水摸鱼的造车新势力更是没了跳脚的能力,所以当大潮退去之后,势必会有一批裸泳者退场。再加上中国新能源也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之后,你产品都拿不出来,还想靠着什么竞争呢?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造车新势力的艰难还不止在于无法造出量产车上,因为很多交付了的车企,同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它们不像传统车企那样拥有着更多的造车经验,造车新势力交付出来的车基本都有着很多问题。因为车是需要不断的研发,不断的迭代,需要建网络,需要有配套,而没有钱就会死掉。而就算这些都具备了,量产车型出来后又是一次新的挑战,毕竟车子的质量怎么样,只有开了才知道。以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举例,直到如今它也不乏各种自燃起火,刹车失灵,工艺粗糙等负面消息,更何况其他新势力呢?

写在最后

诚然,大家都不甘愿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配角”,于是纷纷加入了造车大军之中。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火爆,消费者对这个领域的需求无疑也会越来越高,在经历了第一轮的“淘汰潮”之后,谁又会是下一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