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国内市场也借机迎来了一次高速发展,不少厂商为了迅速抢占市场,都会选择在外观、内饰以及车机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然而最近在市场当中崭露头角的微型车却再度将大众的目光拉回到了安全,这个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10万元左右的微型车固然在出行成本方面优势显著,但是它的“娇小身板”是否又能承担的起保障大家安全的重任呢?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我们今天所谈论的这款奇瑞小蚂蚁(参数|询价)便打算率先向这个领域发起挑战。首先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款车。
这款奇瑞小蚂蚁车如其名,在整体造型上就神似蚂蚁的结构,看起来还是比较的可爱敦厚。外观方面,前脸的造型看起来比较精致,前大灯组造型饱满,点亮之后的视觉效果也相当不错。侧面紧致的肌肉线条带出了十分丰富的表面起伏,下包围采用了大面积的塑料材质,并搭配亮银色装饰板点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自然界当中,蚂蚁便是“短小精悍的大力士”,据统计一只蚂蚁就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款奇瑞小蚂蚁是否只是徒有其表?
早在前一段时间,奇瑞小蚂蚁就接受了7.6吨车顶静压测试,车身内外部结构并没有明显形变,算是打消了消费者们的部分疑虑,但这只是第一轮的测试,实际上还远远不够。
这一次奇瑞小蚂蚁将再一次进行了“复刻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挑战”,用同一台车分别完成了两轮省力杠杆、一轮等力杠杆挑战。
复刻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挑战,是以挑战车辆作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一侧或两侧悬挂重物,以此来考验车身的承压能力,这种挑战对于车身结构以及车身材料都有很高的要求。
第一轮挑战,是省力杠杆。杠杆总长18米,杠杆支点位置3米、力臂15米,杠杆重量约为0.8吨。在杠杆的一端,是一台特斯拉Model S(参数|询价),整车重量为2.1吨。根据杠杆定律公式F1.L1=F2.L2作为支点的奇瑞小蚂蚁,瞬时受到的压力应该大于3.32吨,即2.1吨(特斯拉Model S重量)+ 0.8吨(杠杆重量)+0.42吨(撬动压力)。随着受力的不断变化,实际奇瑞小蚂蚁所承受的压力应该在4吨左右。最终,小蚂蚁轻松应对了压力,车身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形。
第二轮省力杠杆挑战中,杠杆组结构没有变化,但用以测试承重的车辆由特斯拉Model S,改为了自重5吨的GMC CCKW 353 军车,此时奇瑞小蚂蚁瞬时受到的压力应该大于6.3吨,即5吨(军卡重量)+ 0.8吨(杠杆重量)+0.5吨(撬动压力),实际所承受的压力应该在7-8吨左右,在翻倍的压力之下,小蚂蚁依然坚挺。
然而并不是所有10万元以内级别的纯电微型车,都能完成复刻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挑战,可以看到在第二轮(军车)省力杠杆挑战中,竞品车型的车顶已经发生了严重形变,顶部侧梁在重压下出现断裂。
第三轮挑战,是等力杠杆。和前两次测试不同,此次杠杆、导轮等“硬件”总质量为0.25吨,左右两侧为路虎揽胜(参数|询价)政版,每台重量为2.5吨。此时作为天平支点的奇瑞小蚂蚁瞬间受到的压力应该大于5.25吨,其中5吨(两台路虎揽胜重量)+0.25吨(杠杆装置)。在两台路虎旗舰车型联合重压下,奇瑞小蚂蚁依然能够挑战完成。
最后我们来聊聊,为何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在车身结构以及材质上,采用铝型材作为车身骨架主体结构,“全铝车身”的优势在于轻量化,奇瑞小蚂蚁独有的隼骨型多腔截面结构,重量减少30%,刚度提升20%,材料利用率达到96%,除了车身用材和结构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之外,奇瑞小蚂蚁的车身附件,则采用了高分子复合材料,这也是奇瑞新能源汽车实现轻量化的技术手段,高分子复合材料外覆盖件,占车身总重量的17%,在降低车身重量的同时,也拥有高强度、不掉漆,抗凹变、不生锈等产品特征。
通过这三轮的测试,相信大家都已经对奇瑞小蚂蚁的安全性能有了更多的认识,并且在未来,奇瑞新能源也会在品牌端、产品端、市场端、技术端、用户端全面开启 " 加速模式 ",持续强化核心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广大用户带来超越期待的产品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