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之际,一些新兴的服务模式也在被不断开发出来。

最近,蔚来宣布进军德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市场,新车与挪威采取的零售模式不同,将以租赁的订阅模式开启预订。具体来说,蔚来在欧洲四国提供短期和长期两种订阅服务,其中短期订阅消费者可以提前两周随时取消当月订阅,且可任意更换车辆。随着车龄增加,月费将相应降低;而长期订阅,消费者则只能选择一款车型,订阅价格固定且订阅周期为12月~60月不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领克进入欧洲市场时也宣布采取订阅模式。那么,订阅模式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布局海外市场的重要模式吗?

欧洲成为汽车订阅争夺地

订阅模式诞生于报纸杂志行业的“订阅”,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及软件服务的普及,有了更广泛的涵义。对消费者来说,可以只选择你想要的服务,不想要的就不买单。比如,你使用共享单车服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包年、包月、次卡,等等。

这一模式早已在汽车行业大行其道。比如,一些汽车品牌曾围绕车辆座椅加热、远程启动空调等功能展开了订阅模式的探索。

进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一模式变得更为盛行,以特斯拉为代表,车载娱乐服务包、Autopilot 完全自动驾驶等功能,都是需要通过订阅来解锁的。

不过,随订阅模式的发展,这几年的订阅内容已从单个功能的升级,逐步扩展到对整车服务的升级。波士顿咨询2021年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欧洲和美国的汽车订阅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00万到600万辆,占新车销售的15%,价值300亿至400亿美元,其中欧洲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汽车订阅市场。

蔚来推出订阅模式,即针对用户的车辆服务,最短1个月,用户可以按月灵活选择,月费更具车龄逐月下降。也可以选择按一定时间周期用一个相对低的价格下单,比如36个月或最长60个月,等等。

不少车企已经全面拥抱订阅模式。领克汽车在出海欧洲时采取了订阅模式,根据领克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领克在欧洲的订阅制会员已超15万。

业内也肯定了这种新模式的探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就表示,以订阅制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新能源车出海偏爱订阅式

有意思的是,相比传统车企,新能源车企在“出海”中更偏爱订阅模式。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早就已经不局限于只“卖车”,挖掘车辆全生命周价值才是硬道理。但新能源汽车不得不面临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残值率低。

如果一个品牌或者一个车型,其二手车市场卖得好,或者说保值率高,反过来也会影响其新车销售的。“开不坏的丰田”,就让很多消费者对丰田车趋之若鹜,除了故障率低、保养成本低外,丰田二手车市场的残值率高,也令其在新车市场更具竞争力。

对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衰减是不可逆的过程,也成为阻碍销量增长的一个很不利因素。电池占据了电动车的主要成本,换电池的钱甚至可以买一辆新车。更重要的原因是,电池进步很快,2017年的电池普遍能量密度还在120Wh/kg水平,2018年就到了150Wh/kg。现在,动辄25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更让老旧电池显得越来越“不值钱”。

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小步快跑”式的迭代方式或许并不那么实用,因为很多新能源车型根本坚持不到3年就面临停产淘汰。例如,抄得沸沸扬扬的理想ONE(参数|询价)的停产风波,这样的车,消费者还能指望它有多高的保值率呢?

当然,有很多种因素决定了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不高。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并不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经过了多年的产品更新迭代。此外,决定新能源车价格的“命门”并不在自己手中,原材料上游频繁的价格波动也影响到新能源二手车的保值情况。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汽车时,还得掂量掂量折旧率。但如今,如果有一个方案告诉你,可以不用买车也能一直用车,价格也不会比直接买车贵很多,是不是就能解决所有购车困扰呢?

对于欧洲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车企推出订阅模式,显现出灵活的反应能力。蔚来创始人李斌就表示,欧洲各国税制不尽相同,订阅制就是针对欧洲四国个人购车税偏高而推出的。但挪威没有类似关税和增值税的困扰,因此订阅占比不足整体销量的一成。

软件是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订阅模式,按需购买,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销售模式为何没能被广泛认可?这一点值得深入探讨。

之前,奔驰已经在国内开展了订阅模式的尝试,只需4998元/年就可以开启后轮转向功能。有意思的是,这项功能只针对入门款EQS(参数|询价) 450+先锋版车型推出,因为在其它EQS车型上,这是一项标配。于是,有媒体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几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拒绝付费”。

无独有偶,宝马也曾在韩国和英国推出“月付/年付”的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远光灯辅助、行车记录仪以及IconicSounds Sport声浪模拟等功能的订阅服务,却也是无人问津。

这些订阅服务令消费者产生一些错觉:原本可以轻松上车的标配,被刻意做了“手脚”,通过包月、包年等方式对车主进行定期“割韭菜”。

虽然消费者对订阅服务不感兴趣,但车企却一直热衷于此。以特斯拉为例,推出了许多个性化服务模块,甚至让人觉得用汽车公司来定义它已不太准确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它越来越像是一家软件公司。

2018年5000美元、2020年1万美元、2022年1.5万美元,特斯拉采用订阅模式销售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在短短几年中价格涨了两倍。

就在几天钱,特斯拉又宣布降价。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特斯拉走的是“硬件普及、软件收费”的路线,以更低价格降低购车门槛,但其实能买到的只是一个基础款电动车,要想解锁更多高级功能怎么办?不好意思,软件请付费购买!用硬件的“低价”吸引用户入手,再用软件“赚钱”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特斯拉谋划深远。

往后看,一旦建立起用户的使用习惯,特斯拉的软件订阅收入将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重要收入来源。

往前看,在信息科技领域中,前两次浪潮先后由PC和智能手机引发,虽然终端百花齐放,但底层软件的粘性几乎无可替代,无论是PC时代的微软,还是移动时代的苹果和安卓,终端起起伏伏,软件却一直稳坐“钓鱼台”。

爱点评

在汽车行业巨大变革之际,中国新能源车走出国门,实现了产品和品牌的出海,也推动着服务模式的出海。从产品到服务,中国车企走出了一条高质高价的出海新路线。

以蔚来、领克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否打破宝马、奔驰订阅模式不香的“魔咒”,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值得期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