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7月18日刊登题为《防御为何没有奏效》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军事专家维克托·巴拉涅茨上校回答了本报的提问。
(资料图)
问:为什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保护没有发挥作用?
答:桥梁的保护是多级的。有一套防止破坏者的“浮鳍”声呐系统。它以两种模式工作——“警告”和“加强警告”。它具有声呐、雷达和热成像功能。它自动监控一切——海岸线、海面和水下深处。当监测到潜水员距受保护物体的距离小于300米时,就会激活声音信号。如果不速之客游到距离桥墩不到100米的地方,声音信号的强度会急剧增加到疼痛阈值,破坏者将无法忍受。
成套的保护系统没起作用,原因要么在于技术,要么在于人。
问:为什么我们的电子战系统没能“智取”无人机?
答:大桥遭到现代化无人艇的袭击。它们以半潜或全潜的方式接近目标。在桥梁区域,用声学探测器探测异物是很困难的。用电子战系统的“干扰器”瞄准它们也同样困难。在大桥遭到袭击时,一架来自罗马尼亚北约基地的美国察打一体无人机MQ-9“死神”正在黑海上空盘旋。机上载有可见光和红外系统,还有激光测距仪来引导武器系统。不能排除该无人机的参与。
问: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桥的保护?
答:将对战略设施防御系统失灵的原因进行分析。也许会加强屏障网,也就是说保护屏障不止是一条,也不止是一层。还将对领航图进行调整。
不能排除还会出现雷区形式(会带有警告标志)的特殊工程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磁设备和系统的保护网将更加严密地覆盖住设施。
问:海上无人艇可能从哪里发射?毕竟我们控制着亚速海的所有海岸。
答:有几种说法。北约任何一艘穿越黑海的船只都可能成为无人艇的载体。
袭击不太可能是从敖德萨开始的,无人艇有其自身的航程局限。无人艇有可能是从奥恰科夫海军基地发射的。英国教官就是在那里训练乌克兰军人操作海上无人艇的。这些无人艇也曾被用来袭击塞瓦斯托波尔。
袭击大桥的两艘无人艇可携带250公斤至350公斤甚至更多的炸药。乌克兰人已经学会了如何用英国和美国的部件组装自己的海军无人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