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手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刹车、油泵、空调制冷都不太好。当时二手车商隐瞒车况,没有告知我车辆有事故问题。”消费者王先生在线上平台购买了一辆二手车,但到手后发现问题不少。

45.64%的人购买的二手车存在质量问题、34.18%的人购买二手车的合同中出现“霸王条款”、32.36%的人经历过合同条款不明确……又是一年“3·15”,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二手车交易消费问题”专项调查,让人们对伴随着二手车市场日渐活跃而来的消费纠纷高发问题,报以高度关注。

其实,二手车作为典型的“柠檬市场”,消费乱象由来已久。一年前的“3·15”,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消委会”)发布《线上购买二手车调查报告》,其中所披露的问题与此次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高度相似。“当前二手车消费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易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掌握真实的车况信息,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出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市场热难掩问题多

2021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达到1758.51万辆,同比增长22.62%,达到新车销售规模的67%。从2015年至2021年的7年间,二手车交易量复合增长率约为9.3%,高出新车市场5倍之多。与此同时,从破除限迁、减征增值税、跨省通办到鼓励二手车商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政府正逐步扫清长期存在于二手车经营和消费环节的障碍,以扩大二手车流通。

尽管二手车行业加速复苏、发展势头不断冲高,但行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售后能力缺失、买卖合同纠纷频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近日,汽车之家研究院发布的《2021二手车市场消费需求洞察报告》显示,在拒绝二手车的消费者中,62.5%的群体对车况不透明的事故车感到忌惮。而价格混乱、购车流程复杂、隐性消费过多等因素,则是困扰二手车行业有序发展的顽疾。

在四川省消委会公布的报告中,该消委会工作人员以消费者身份,通过线上浏览、预约看车、线下看车、交易洽谈等方式,体验了58同城等6家二手车线上交易平台的购车服务流程。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车辆重要信息参数与实车信息参数不符、虚假车源、收费事项告知不清、收取定金程序存在瑕疵、交易合同存在“霸王条款”、个别平台怠于审核把关、侵害消费者隐私权及个人信息权等问题。在被约谈后,58同城等问题企业表示,将全面整理、筛查平台二手车信息,对错误、有害信息加大识别力度,对二手车商加强管理,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优化合同格式条款等。

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

然而,二手车市场的“顽疾”——合同纠纷、车况不透明、乱收费问题却是屡禁不止。

郭某在某二手车平台选中两辆二手车,平台公司销售人员高某称无需签订合同,只需支付车款即可。之后,郭某交付车款后,只有其中一辆车兑现过户,另一辆车始终未交付,且郭某发现第二辆车已经售予他人,遂将高某诉至法院。法院裁定郭某有权解除涉案买卖合同,要求高某及平台退还车款并赔偿资金占用损失……这是今年3月15日,北京一中院召开的“二手交易避雷区法治护航安全行”线上新闻发布会公布的真实案例。

据北京一中院介绍,二手车交易相对新车更为复杂,消费者维权纠纷呈现较快上升态势,在2019年至2022年3月期间,其共审结因购买二手车引起的消费者维权纠纷21件。对此,北京一中院民四庭庭长杜卫红指出,二手车交易纠纷集中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行业准入门槛低,部分交易不规范;二是车辆权属流转情况复杂,卖方常为非登记的权利人,案件事实较难查明;三是买方多缺乏必要交易常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卖方存在隐瞒车况等不诚信行为。

此外,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乱收费问题屡屡发生。无论是四川消委会还是北京市消协在调查中均发现,二手车商及平台存在收费事项告知不清、收取定金程序瑕疵等问题。“二手车平台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开通车主保障服务,扣了20期钱后,我才发现每月还扣除了60元车主保障服务费。打了若干次电话,对方表示只能退还扣除的10期费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乱扣费而且我从来没享受过什么服务。”消费者汪先生向记者控诉二手车平台乱收费的问题。

“二手车商乱收费等问题,显然是缺乏诚信监督机制所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行业缺乏监督机制,二手车网上交易市场的秩序就无法监督,也让一些二手车商及平台有恃无恐地乱收费,以及发布虚假信息,助长了网络平台的歪风邪气。

“退一赔三”切勿跑偏

近年来,“退一赔三”在二手车行业内,持续引发关注和争议。这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利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之余,也让经营者倍感压力。

消费者旺某与某二手车公司签订买卖合同,以30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车。该公司广告称其所售车辆均为无重大事故、无泡水、无火烧等情况。但购车后不久,旺某在维修该车时,得知该车曾经发生过严重交通事故,遂诉至法院,以欺诈为由,请求撤销合同、返还车款并给予三倍赔偿,并最终获得法院支持。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湖南法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任羽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解释,“退一赔三”的前提是经营者的行为构成欺诈,包括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作出错误购买举动的行为。

去年,一度沸沸扬扬的特斯拉“退一赔三”案中,车主韩某刚拿到判决书便被特斯拉反诉,索赔505万元。

除了车主正当维权外,近年来业内也不乏恶意维权事件出现,合法经营的二手车商又该如何规避“退一赔三”呢?北京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萌表示,一是二手车销售方,如果是个人之间的交易,则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正规的二手车经营者才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条款。二是车商存在故意欺诈行为适用。三是按照双方公平合约原则进行,以合同为准。正规的二手车企业进行交易,如果出现工作失误,原则上在诉讼有效期内是可以退车的,有的情况下是有条件,有的情况下是无条件,按照合约原则,如果是“故意欺诈”,则这些车商就要承担“退一赔三”。

二手车顽疾如何治

对于二手车市场乱象,一些地方也在推出对策。

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广东省消委会指导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制定发布了《广东省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据悉,该合同文本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示范文本,并汇集了监管部门、维权组织、法律人士、行业企业、消费者代表等各界意见,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王萌向消费者提示,在二手车交易中,一要看实车,签合同,不能只靠网上就完成交易。二要打消侥幸心理,仔细看合同内容,不能冲动消费。尤其是电子合同,或者有很多页内容的合同,看清楚其中是否存在“霸王条款”,如“违约金”等,一定要有公章。三是如果有可能,找专业人士帮忙,多方听取建议,避免盲目购车。

在二手车交易中被“坑”,如何专业维权?王萌建议,一是要看合约中签订的内容,如果有事实偏差,就可以进行维权。如果合同中明确告知消费者车有问题,而消费者接受的话,就难以维权。二是如果车辆存在问题、以及手续问题、履约问题,要收集好证据,比如合同、微信记录、定金协议、付款凭证、过户记录等,及时截图保存。找专业人士和法律顾问进行咨询。三是如果存在车辆事故问题,需要找专业第三方二手车检测公司出具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四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一般会有工商部门介入,如果面谈,带上法律专家进行取证录音。五是如果12315无法解决,与商家协商不能解决,走司法程序要按照专业律师和专业人士建议,先进行证据公证,再进行司法诉讼。

“打击二手车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需要依法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并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才能净化二手车市场环境,真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郎学红认为。(赵建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