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撰文|小魔随着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公司也开发出了千奇百怪的移动机器人。波士顿动力SpotMiniAgilityRobotics双足机器人特斯拉Bot人形机器人比如波士顿动力的SpotMini,AgilityRobotics的双足机器人,特斯拉的Bot人形机器人等等。当然,这些移动机器人的工作内容也涵盖了从生态监测、仓库管理、军事与极端环境探索、家庭服务等各个方面。由于机器人从事的工作种类越来越繁多,人们对移动机器人的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能跑能跳,或是携带更多的负重,而是需要它们具备在多种环境中进行穿梭的能力,但这却是当下大部分移动机器人都没能通过设计攻克的一个难题。不过,最近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一种让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顺畅移动的创新解决方案。他们研发了一种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移动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被命名为ART(含义为两栖机器龟)。与我们常见的水陆两栖移动工具不同,ART能够在水陆两种环境中行动,靠的可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动力推进系统,而是可以在腿与脚蹼之间变形的四肢,这种能力被研究人员称为“自适应形态建成”。从ART机器人的外形很明显就可以看出它的灵感来自于陆龟和海龟,这是一种化石记录超过1.1亿年的物种。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RebeccaKramer-Bottiglio表示:“陆龟和海龟有着相似的身体,都有四肢和一个壳,但为了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它们有独特的四肢形状和步态。海龟为了在水中游泳和划水,四肢长有像鱼鳍一样扁平而细长的脚蹼;陆龟为了在地面行走并支撑起龟壳的重量,四条腿生的粗壮而结实,脚上还有圆圆的脚趾。”ART则结合两者的特点,用特殊材料制造成可以改变形态的四肢,这样机器人就可以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腿部形状、软硬度与动作。在腿部状态下,这个机器人可以像陆龟一样用四条腿在路面进行步行移动;当到达水中时,它的腿又会变成脚蹼,这样它又可以依靠水的升力和阻力在水中进行划水移动。那么ART机器人具体又是通过怎样的技术实现腿部变形与移动的呢?根据研究人员的介绍,该机器人的四肢使用了一种复合型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在高温状态下会变得柔软可塑,而在低温状态下则会变得很坚硬。为了让ART的四肢更容易产生变形,研究人员在它的腿内安置了四个铜制加热器来加热与软化腿部材料。加热后机器人腿部柔软的“肌肉”组织就会因此发生膨胀或收缩,将扁平的鳍状四肢转变为粗壮的圆柱形腿,反之亦然。完成变形后,在新腿部形状下这些聚合物会在一到两分钟内进行冷却和硬化,方便其进行移动。机器人的移动动作则通过与柔软四肢相连接的传统球形关节来完成,该关节类似于动物的肩关节。每个关节中都包含有三个电动马达,使其可以在陆地上进行“爬行”或“匍匐”,也可以在水中进行“划动”或“拍打”等等动作。与这些关节相连的则是一个模块化的底盘,外面还附有一层密封的PVC管以保护机器人的电子元件不会因为浸水而发生短路。最后整个机器人的外部搭载了一个用3D打印制成的塑料“外壳”,它除了为ART赋予了一个流线型的外观,还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容纳空气或压舱物(船中保持平衡用)的空间,这样机器人在进入水中时可以更好的调整自身浮力。ART并非市面上唯一的水陆两栖机器人,但它与这些机器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自适应技术,这种技术最终有可能会让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不同表面和环境中具备跋涉能力,而不必携带可能会降低它们移动效率的额外推进系统。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小猎豹”东京工业大学的泰坦V-III据研究人员介绍,ART两栖机器人的整体效率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两足机器人的三倍,它的效率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小猎豹”和东京工业大学的泰坦V-III等四足机器人相似。正是因此,自适应技术其实能为移动机器人的两栖创新启发许多新思路,今天它可以适应陆地和海洋,那么未来它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不过ART机器人目前还不具备真正推向市场的成熟技术,因为原型机仍然需要外接线路来获得动力电源和通信数据,并且它当下的动作非常缓慢笨拙,但研究人员也表示他们已经在着手研发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升级技术。也许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能看到使用独立电源,移动速度更快的成品机器人了。不难想象,一旦使用这种技术的两栖机器人能够成功推广到市场,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单说ART机器人,它可以帮助环保研究员监测海岸线的生态系统,给潜水员提供水下支持,当作海洋养殖户的养殖工具,作为动物迁徙研究的新型追踪机器。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ART和搭载其技术的两栖机器人能够在生物监测、灾害响应、生产、安全等领域,产生积极的推动影响。【iDailycar】
推荐内容
-
世界短讯!科学家又开脑洞!靠四肢变形实现水陆两栖的超酷机器人
-
全球热点评!盘点哪吒汽车被“误解”的那些事儿
-
天天热讯:多项财报数据刷新记录,特斯拉缘何逆势增长?
-
天天即时:普拉多带混动你敢信?盘点2023年炙手可热的四款硬派越野车
-
太卷了!吉利熊猫mini比宏光MINIEV配置高,价格还更便宜!
-
精彩看点:各车企设立新年KPI:有的化身激进派,有的还是老实人
-
特斯拉2022年舆情年鉴|年终盘点
-
每日速讯:新势力VS传统大厂 2023新能源车打响大混战
-
闭眼买准没错!2022年最火爆的五款紧凑型SUV推荐
-
每日速看!创新低,创维EV6碰撞测试只得“一星”,这样的车能买吗?
-
世界微资讯!马斯克坦言:中国新能源车企,是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
-
运动轿跑车 疑似小米汽车MS11效果图曝光
-
观点:复古经典,Vanwall Vandervell官图发布
-
细节微调 新款大众ID.3谍照曝光
-
环球报道:基于MEB平台打造 福特全新纯电SUV谍照曝光
-
工业垃圾云度历史
-
热资讯!特斯拉Cybertruck预计夏季小批量投产 明年将增加产能
-
世界看热讯:标致最新产品规划 e-3008预计年内亮相
-
岚图品牌在以色列正式发布 岚图FREE开启预售
-
奔驰全新纯电紧凑型车假想图曝光 有望明年正式亮相
-
将于1月31日发布,马自达CX-90内饰预告图发布
-
当前速递!EA888 EVO4正式引入!油耗、性能全面提升,将引领技术革命?
-
当前热议!这才是特斯拉“狠角色”!成本仅Model 3一半 网友:还能再等等
-
世界快报:轴距超过2米8!全新宝马X1计划3月国产
-
环球微速讯:数不过来了,标致接下来要发布这些电动车?
-
世界焦点!疑似小米汽车MS11设计效果图曝光 预计2024年上市
-
快看点丨第二次中期改款?新款奥迪Q7谍照曝光 灯组有变化
-
纪念品牌成立75周年 保时捷Vision 357概念车发布 复刻初代3
-
【韩系动向887】现代汽车2022全球销售394万辆,2023年如何发
-
世界观焦点:重庆人,最喜欢买什么车?|合资品牌·12月车市最新消费趋势报告
-
环球今日报丨济南遥墙机场停车费多少钱一天,济南机场停车场收费标准2023
-
2023比汽车还贵世界10大自行车品牌排行榜究竟值不值得买?
-
【环球报资讯】南京禄口机场停车费多少钱一天,南京机场附近停车场哪的便宜
-
豪华越野标杆之作,路虎卫士130惊艳登场
-
快资讯丨零跑C01的内饰十分整洁
-
庆祝GT诞生75周年/限量75台,全新玛莎拉蒂GT推出特别版
-
【天天热闻】全系混动加持,40.9万起,全新雷克萨斯RX正式预售!
-
世界关注:奇瑞无界Pro,现代都市生活的灵活代步工具
-
【天天新视野】玛莎拉蒂GranTurismo75周年纪念版发布,限量 150 台
-
春节回来看啥车?2月新车抢先看,瞧一瞧有没你的菜!
-
要闻:广州南站停车场收费标准,广州南站接人车停哪里方便?
-
世界热头条丨“一车传三代”的普拉多要回归 “霸道”还能一样霸道吗?
-
零跑C11:让你开车更加舒适
-
天天微头条丨零跑C11的“一骑绝尘”
-
全球快看点丨零跑团队超清晰的发展目标,超棒的汽车研发
-
全球快消息!7-10万级纯电小型车典范,比亚迪海鸥未上市爆款预定?
-
比亚迪涨价,特斯拉降价,2023年买电车该选谁?
-
奇瑞QQ冰淇淋,让春节期间出行更安心
-
精彩看点:新春买车避坑指南:如何购买车险和上牌照?
-
全球即时看!行业最强造车“超级大脑” 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