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处于一场剧变当中,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就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尽管疫情的影响和部分经销商的闭店导致车市下行,但车型板块、各个品牌,尤其是自主与合资品牌的份额之争,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比亚迪吉利领衔,自主包揽冠亚军
众所周知,比亚迪今年的销量很猛,但到底猛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比亚迪可以凭一己之力,单挑南北大众。
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11月零售近22万台,批发近23万台,而南北大众加起来也就23.5万台的批发量。在比亚迪的强大攻势下,一汽-大众很有可能会在年底丢掉霸占多年的年度销冠宝座,而中国品牌,也将实现首次夺冠之路。
吉利拿下了11月销量亚军的位置,携手比亚迪成功将一众合资车企斩落马下,但就绝对的销量而言,吉利相比比亚迪还有很大的距离,吉利在11月的批发销量为14.5万台,零售量则为12.6万台,虽然均摘取亚军,但与之后的一汽-大众、长安汽车都没有明显拉开差距。
不仅仅是比亚迪与吉利,应该说刚刚过去的11月,是整个中国品牌的胜利,因为在销量前十五的车企当中,中国品牌一共占据了8个席位,其中长安汽车与南北大众“咬”得很紧,在12万台这个档位;而奇瑞、长城则与丰田系缠斗,难分胜负……
中国车市迎来自主的时代,与产品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比如比亚迪的纯电、混动产品供不应求,而吉利推出的“中国星”系列也深得消费者喜欢,长安、奇瑞则继续稳扎稳打,各自占领细分市场,还有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的助阵,让整个中国品牌阵营的实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合资品牌份额大降,真的卖不动了?
中国车市早已进入存量市场,那么任何一个汽车品牌的增量,都将来自于竞争对手现有的份额。随着国产车销量的爆发,合资品牌市场份额自然也就开始明显下降了。
南北大众虽然丢掉了冠军宝座和市场份额,但整体销量依然靠前,而且依然是合资品牌当中的领头羊,这其中当然有“吃老本”的嫌疑,但也必须承认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目前来看,大众的产品依然比较固化,吸引力逐渐下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有可能会持续下滑。
要说冲击最大的,还是日系车,丰田虽然坚守住了销量,但却是以终端的优惠换来的,就连汉兰达(参数|询价)也不怎么卖得动了,你想想究竟有多难。
当然,日产的境况更惨,日产汽车公布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日产汽车中国区11月销量为47,983台,同比下降52.5%;1-11月销量为974,715台,同比下降20.2%。
事实上,受之前三缸全新奇骏(参数|询价)销量不佳的影响,日产汽车今年就呈现出销量下滑的颓势。虽然东风日产又搬出了老款四缸奇骏自救,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在新车型中,Ariya(参数|询价)被日产力推,不过27.28万元-34.28万元的售价区间,也让该车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并不占据太大优势,对集团的销量贡献至今仍“成迷”。
除了日产之外,本田近段时间也是销量暴降。11月份,本田中国共计销售78126辆,同比大降42.8%;今年1-11月,累计销量为1,234,610辆,同比下降11.3%。对于本田中国销量持续下滑原因,行业预计是受疫情和全球半导体短缺影响。据此前报道,因疫情影响,东风本田位于武汉的3座整车工厂于11月28日-29日两天内暂停了生产。
新能源板块暴增,成为车市新引擎
为什么中国品牌能够迅速崛起,短时间内超越合资呢?因为新能源汽车。
如果按动力分类,乘用车市场燃油车板块1-11月累计零售量下滑了14.2%,损失220.0万辆;新能源车板块累计零售量增长100.1%,净增251.6万辆。这一降一增,效果就很明显了。
比如拿下月度销冠的比亚迪,就在今年4月份停掉了燃油车的生产的销售,全力投入到新能源板块之中。其中比亚迪汉、秦、唐、宋、海豚、海豹系列均在销量榜头部,可以说渗透进了每一个细分市场。
吉利也是如此,虽然步子没有比亚迪这么大,但投入也不小,当然收获也不少。从吉利公布的数据来看,其新能源车车型11月销量为34642辆;1-11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8.4万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板块强势,或者说碾压级的表现,完全得益于合资品牌的衬托。从市面上的新能源产品来看,90%都是中国品牌的产品,而且推出的速度就像“下饺子”,尤其是造车新势力给消费者的新鲜感,也远超合资、乃至进口品牌。
反观合资品牌,目前大多数新能源产品的销量都在三位数徘徊,除了大众的ID系列勉强能够纳入消费者的选购清单外,其它的根本不够看。当然,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合资品牌重视程度不够、灵活度不够的问题。
作为独资车企的特斯拉,趁着新能源的东风,加上自身的价格调整,倒是卖得相当不错,11月的批发量超过了10万台,零售量也有6.2万台,要知道,特斯拉真正走量的车型只有Model 3(参数|询价)和Model Y(参数|询价)两款。

推荐内容